返回
首页

无错小说网

m.wcxsw.org

第九章 恒河之行 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印度瓦腊纳西,一下飞机王虎便找到一个名加阿辛格的当地人做导游,美名其曰带领我们游览世界文明的恒河。尽管一路上王虎都做得一付已然自得的神色,但是我心里始终觉得此行定然没有王虎所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直到出租车把我们带到当地最著名的沐浴伽特时我才从疑虑中暂时回过神来,而阿辛格也在此时表现出一个当地人特有的虔诚神态,关于印度恒河上流传下的传说和习俗也娓娓道来。

走在拥挤的恒河边阿辛格告诉我们,此时,这座最出名的沐浴伽特上,挤满了只围一条白色腰布的男人和穿着五色莎丽的女人们,从河上望去,整个倾斜入水的伽特如同一幅巨大的绣满艳丽图案的壁挂悬挂在恒河的西岸。印度教徒们相信,恒河来自天上,从大神湿婆(SHIVA)的头上流下,饮恒河水并在恒河中沐浴有起死回生洗清罪孽之奇效,因而,在瓦腊纳西,每天的日子从恒河沐浴开始自恒河沐浴结束。

符合印度教教义标淮的沐浴是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将水撩过头顶三次,然后全身完全没入水中三次,方能达到净化的目的。每年在一个叫做潘恰提锡朝圣期(PANCHATIRTHI YATRA)的季节里,黎明和黄昏,来自各地的朝圣者们,扶老携幼蜂拥至五个特殊的伽特沐浴。

自上游的阿西伽特起依次在达萨斯瓦麦德(DASASWAMEDHGHAT)、阿迪凯沙瓦(ADI KESHAVA GHAT)和潘奇刚噶伽特(PANCHGANGAGHAT)沐浴,最后到达玛尼卡尼卡伽特(MANIKARNIKAGHAT)--最神圣的火葬伽特-用饱含骨灰的河水为灵魂的最后解脱做准备。届时瓦腊纳西所有旅店都将爆满,伽特上也会扎满了帐篷。既使是最平常的日子,在瓦腊那西约七公里长的河岸伽特上,也还有近六万人将自己完全投入恒河的怀抱。

为数众多的沐浴者和成天泡在水中的水牛群,再加上排放的生活污水、祭祀的鲜花油灯、抛撤的骨灰和婴儿及苦行僧的浮尸,让这一段的恒河水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水域。水中没有任何氧气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生物,世界卫生组织在达萨斯瓦麦德伽特取过的一份水样表明,每一百毫升水中含有大肠杆茵一百五十万个,远远超过了每一百亳升低于五百个的安全沐浴标准。但印度人却相信洗清罪孽的恒河水圣洁无比,非但天天下河洗澡,甚至还用来刷牙和饮用。奇怪的是,居然没有听说过爆发特大瘟疫的消息,也许恒河真的如信徒所相信的那般洁净神圣。

从来到恒河边那一刻起就很想体验一下恒河沐浴,却无论如何不能说服自己踏入那样的水中一步。根据印度教传统,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传统的方式沐浴,只要把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浸入恒河水中,就算完成一次净化。可就算这样也还是让我犹豫了很久。终于在乘上小船前往阿西伽特,当小船划至阿西伽特前,我下定决心把双手双脚浸入恒河。微凉的水流过指间趾缝,缓缓涌动如血脉博动,那是数千年来养育了无数过往灵魂的恒河母亲的脉膊,那一时刻,我的脉膊和上了她的频率。上岸时,阿辛格笑着说:“恭喜,现在你己经圣洁了!”回望河水,还真觉得自己被净化了许多。

轮回的火焰,解脱

印度文化中最让外国人震惊的莫过于恒河边上火葬仪式,在世界上的大多数文化中,死亡和葬礼都是私密和悲痛的事,而在瓦腊纳西,一切却是没有悲伤地公开地进行着。很多游客在瓦腊纳西盘恒良久,只想弄明白其中的奥义。我跟洁,也曾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火葬均在恒河边上的特殊伽特上举行的,这样的伽特瓦腊纳西的一共有两处--哈瑞希昌得拉伽特(HARISHCHANDRAGHAT)和玛尼卡尼卡伽特,前者是恒河边上最古老的伽特之一,如今专为贫穷者和非印度教徒服务,后者的规模则大很多,中间的一个高台为王族和重要人物专用。虽说很少有人不在瓦腊纳西老城的迷宫般的街巷里迷路,但要想找到火葬伽特还是非常容易的,小巷中经常回想着高亢的吆喝声,只要循声而去,必能见到鲜艳耀眼的抬尸架,尾随其后不久便到目的地。坐船从河上找就更容易了,白天青烟晚上火光,八亿印度教徒最神圣的火葬伽特,二十四小时没有分秒的停顿,而这样的忙碌日子己经过去了百万个。

印度教徒的亲人过世后,不论男女,遗体清洗后均用五米半长的白布缠裹,外层再裹一层三米长红黄加金银丝的织物,然后由男性亲属用刚砍下的青竹做成的抬尸架抬至火葬伽特。在那里,先将遗体浸入河水中三次代表三次净化,然后卸去抬尸架,将遗体放上火葬柴堆,洒上印度酥油(GHEE)、染色大米和香料,众人绕行柴堆三次后,便点火焚烧。火不是一般的火,是被精心保存着的千年不熄的圣火,据说有烧净罪孽帮助死者脱离轮回之苦的功效。是不是真的不知道,至少有一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每次我都只闻到木柴燃烧的味道,尽管焚尸的烟扑面,而正常情况下既便牛奶潽了也会有蛋白质烧焦的臭味。印度人解释这就是恒河之所以为圣河、瓦腊纳西之所以为圣城的原因。

火燃三个小时后,一切均化为灰烬,骨灰由仵工收集装入陶罐中交给亲属,存放七天后洒入恒河,灰中的金银首饰熔块则归仵工所有,过去他们是低贱的不可接触者,现在依然没人愿意接触他们。几桶水冲在依然滚烫的地上,腾起阵阵白雾,新的柴堆迅速架起,然后另一个灵魂的躯壳又抬了上来……。枯水季节,伽特上同时会有几十个焚尸柴堆在燃烧。

问过仵工火葬一具尸体需要多少木头,答一百二十公斤就够了,当然木头也有差别,按质论价,最贵的是檀香木,只有王族才用得起。但也有的人连最便宜的木头也买不起的,一心等着好心人的捐助,却不愿去政府建造的电火葬场,虽然免费,却让害怕升不了天堂。富也好穷也好,火也好电也好,只是区区三个小时,所有曾经的喜怒哀乐欲望梦想便都化做一捧灰烬,让最愚钝的人也不由不有所感悟。

火葬伽特上只允许男性亲属进入,女性则一律禁止,据说是怕女性忍不住哭泣。真正的印度教徒从不用眼泪送别亲人,因为既然相信人生是一种痛苦,而死亡是一种解脱,为什么还要流下悲伤的泪水呢?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在火葬后的第七天,人们会在宴饮之后登船,快乐地将亲人的骨灰撒入恒河,然后将其彻底的遗忘掉。

坐在屋顶餐馆一边用餐,一边观看焚尸的全过程,如同欣赏餐厅里的歌舞一般。阿辛格告诉我们:这里面并没有丝亳的亵渎之意,因为那个城市里的人全知道火葬柴堆上空的每一缕轻烟都是一个解脱了的灵魂,在脱离红尘的时刻跳着最后的华美舞蹈,然后袅袅升入凡人不可见的天堂,那又为什么不为他们鼓掌高兴呢?恒河边上的解脱灵魂的火焰彻底改变了我和洁的死亡观。

苦行僧与恒河满月祭

"天祠百余所,外道万余人,并多宗事大自在天(即湿婆),或断发、或椎髻, 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是这样描述七世纪瓦腊纳西的苦行僧(SADDU)的。阿辛格淡淡的声音传来,告诉我们: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恒河岸边,我所见到的苦行僧并无大不同,在探索灵魂解脱的终极道路上,仅围着一块橙色腰布的苦行僧们己经赤脚走过了五千年。

抛弃了一切物质财富,苦行僧全神贯注地漫游在精神世界里,他们从一个圣地到另一个圣地,孜孜以求最高真理--“法”. 瓦腊纳西在印度教中的特殊性,吸引了众多的苦行僧. 每天清晨, 面对冉冉升起的朝阳, 苦行僧们或静坐冥想, 或单腿站立双手合什, 各以各的方式修行; 黄昏时, 近岸的水面上架起了一个个木板平台, 苦行僧身着橙衣趺坐在平台上, 在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中, 将盏盏河灯和玫瑰花瓣一起送入河的中央, 此时的伽特上, 香烟缭绕铃声悠扬, 庙里的酥油灯呼应着水中的灯火, 一时间, 竟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河, 哪里是石阶?没有苦行僧的圣城大概也不会成为圣城.

除了伽特和巷陌, 在恒河流经瓦蜡纳西新月般的河道中, 也能看见苦行僧的踪迹, 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印度教徒死后多火化, 以洗清这一世的罪孽, 只有两种人例外, 一种是才出生的婴儿, 还没来得及入红尘自然无罪无孽, 另一种就是苦行僧了, 他们用自己毕生的苦行完成了火的工作, 于是再他们与"法"终于融为一体时, 遗下的残蜕便会被抛入恒河之中, 随波涛一起流入传说中的安息之地--印度洋中.

每天傍晚,达萨斯瓦麦德伽特上都会举行祭祀恒河的仪式,鼓声中,印度教祭司们用火、清水和鲜花表达对母亲恒河的崇敬. 仪式通常由三位白衣红带的祭司主持, 装满清水的法螺, 眼镜蛇和生命之树造型的灯, 还有大筐的玫瑰花, 在鼓声和歌声中举向四方, 流传了几千年的仪式繁复冗长. 恒河祭, 自瓦腊纳西的诞生之日起, 就从没有间断过一天.

说到这里阿辛格兴奋的告诉我们:今天正赶上满月, 相比于平常, 恒河祭自然隆重的多. 和第一次不同的是, 在已经在印度次大陆漫游了四个半月的我听来, 那些古老的祭祀歌是如此的耳熟能详,于是在满月的月光下,和身边的印度人一起,洁开心的依偎在我怀里也纵声高歌起来.

圣城中的圣城

除了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印度没有历史,因而瓦腊纳西的历史也是传说神话和史实的大杂烩。传说瓦腊纳西六千年前由大神湿婆创造,被称作迦尸(KASHI),意为“神光照耀之地”,因而城中湿婆的庙宇栉比鳞次;东晋高僧法显访问时,称伽尸国,而四百年后,玄奘来到时名字己改为波罗柰国;英国殖民者管其叫贝拿勒斯(BENARES;印度独立后,才又改回了瓦腊纳西这个古老的名字,意为瓦腊纳和阿西两条河流间的城市。

印度教徒认为人生有四大乐趣:居住瓦腊纳西、结交圣人、饮用恒河水、敬奉湿婆神。他们相信湿婆经常在这一带寻视,恒河水又是圣洁无比,死在这里并在这里火化的人将得到特别的照顾,灵魂会直接升入天堂,而不必再受轮回转世之苦。因而,印度教徒们均以在瓦腊纳西呼出最后一口气为人世间的最后目标,自觉大限将至时便赶到河边,王公贵族有自己的宫殿,贫穷者便住在为此而设的医院和临终院中,这便是瓦腊纳西有如此众多的濒死者的原因。

每年苦行僧们都会在恒河边上举行盛大集会,甚至隐居在喜马拉雅山中的圣人们也会在这时离开山洞,做一年一次的出行,大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象这里,寻常巷佰里隐居着如此众多的圣贤大德。至于沐浴和饮用恒河水的最佳地方当然也非瓦腊纳西莫属;“迦尸的每个石子都是湿婆神”,虽然历经浩劫,瓦腊纳西城中依然还有大小寺庙二千多所,晨钟暮鼓香火旺盛。

除了印度教外,瓦腊纳西还是其它宗教的圣地:耆那教的十三位教长中的两位亦是诞生于瓦腊纳西,故耆那教徒都以到这里朝拜为其一生中的重要任务。而座落在瓦腊纳西以北十公里的鹿野苑(SARNATH)则是佛教的发祥地,佛祖释伽迦牟尼在这里初转*,因而鹿野苑是全世界佛教徒的圣地,就是现代印度的国徽图案也是源自当年阿育王在鹿野苑所立石柱的柱头。

自十三世纪起,瓦腊纳西经历了数次劫难,尤其是莫卧尔皇帝奥朗则布时期,整个城市几乎被完全摧毁,因而城中所有的建筑最老的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整个城市的气质历经劫难却千年不变,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的“贝拿勒斯比历史古老,比传统古老,甚至比传说古老,它看起来比以上的综合还要古老两倍”。

在印度,论其神圣程度,没有哪座城市能与瓦腊纳西媲美,因而被称为圣城中的圣城。

同样的瓦腊纳西,八亿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城,阴暗潮湿的窄巷中时时浮出濒死者的脸,丰富了想象中地狱的细节;而在清晨,伽特沐浴在阳光下,人们沐浴在河水中,瑜珈行者伸向太阳的手臂,凝固成一片天堂的欢欣。没有一个圣城象你一样,有着如此分明的阴郁和热情、黑夜和白天,也许你这座被称为圣城中的圣城,本来就在地狱和天堂间。

一百伽特

伽特(GHAT),梵语中意为通向山顶或水边的台阶,特别指圣山和圣河。因了圣河恒河,最早的瓦腊纳西城(VARANASI)实际上是沿河西岸而建的伽特、庙宇和民宅,经过历代王公贵族不断的兴建,时至今日,瓦腊纳西共有一百个伽特,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由来。

阿西纳西的南端,是著名的五大沐浴伽特中的第一个,其它四个是达萨斯瓦麦德、阿迪凯沙瓦(ADI KESHAVA GHAT)、潘奇刚噶伽特和达玛尼卡尼卡伽特。

西瓦拉伽特(SHIVALA GHAT)由瓦腊纳西王公所建,大理石的台阶自宫殿的红墙外缓缓倾斜入河中,那里永远有着几百头水牛享受着水的清凉,只露出灰黑色的头角。

砖砌的哈努曼伽特(HANUMAN£GHAT)看上去有点破烂,却总是熙熙攘攘,一棵巨大的榕树下的荫凉下聚集着小贩、洗衣妇、苦行僧和时髦青年,树上则是红嘴绿鹦哥和猴王哈努曼子孙的世界。

达萨斯瓦麦德(DASASWAMEDH GHAT)意为“十匹马的祭祀”,此名大概要追溯回公元前,那时印度北方各王国的君主们用奔马圈地来确认自己的霸权地位。达萨斯瓦麦德伽特是瓦腊纳西最大也是最出名的伽特,要想每天傍晚的恒河祭也在这里举行。

哈瑞希昌得拉(HARISHCHANDRA£GHAT)和玛尼卡尼卡伽特(MANIKARNIKA?GHAT)最特别,是所有伽特中唯一的两个火葬伽特,日夜不息的火焰将一个个灵魂送入天堂。后者上方的水池玛尼卡尼卡井(MANIKARNIKA?WELL)中水自泉眼涌出。传说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帕瓦蒂(PARVADI)不慎将一只耳环落于此处,湿婆赶紧挖坑寻找,汗水落入坑中化为水池。玛尼卡尼卡意为珍贵的耳环。

玛巴雍错(MANSAROWAR GHAT),西藏的圣湖被用来命名恒河伽特颇为恰当,因为恒河就发源其附近,而湿婆的居所就是映湖雪峰冈仁波齐。建造者斋浦王公曼辛格又建了另一座曼曼迪尔伽特(MAN MANDIRáGHAT),其后代杰辛格建了一整座天文台来装饰此伽特。

潘奇刚噶伽特(PANCHGANGA GHAT)意为五河汇合处,原本建有祭祀印度教另一个主神毗湿奴的神庙。庙为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AURANGZEB)所毁,并在原址上建有一座小小的清真寺。

瓦腊纳西的老城里,细街窄巷弯曲绕折犹如迷宫,但如果沿着伽特走则很容易确定方位,一百个伽特形成了瓦腊纳西的老城龙骨。

黄昏,我和洁手牵手漫步在这神圣的恒河边,轻柔的风轻轻的吹起洁的长发不断撩拨着站在一边的我,侧头看着沐浴在西下的日光中心神陶醉的洁,纯洁不含一丝杂质的眼神,轻柔的长发、似笑非笑的神情,一瞬间竟然让我产生一种膜拜的冲动。

就在这响彻着碎碎细语的恒河边,一阵尖叫嘈杂的声音将我和洁拉回现实。我拉着洁快速的寻着声音赶了过去,渐渐围拢的人群中,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死死的护着脚边几个大铁皮箱子焦急的向周围的人解释着,但是无奈的语言不通,一时也无法交流,围拢的人群也不争论就死死的围住他们。

我扯了扯洁的衣袖,用眼神告诉她我想去帮帮被困在中间焦急的几个外国人。还不等洁点头就感觉有人在后面用力拉我的衣服,回头却看见阿辛格不断焦急的用眼神示意我们赶快离开。

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阿辛格拉回旅馆,刚进房间不等我询问,阿辛格就叹了口气将事情的始末说了出来:原来刚才被围困的几个外国人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几个月前这几个外国人就到了这里。刚来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过份的举动,只是每天不断的雇佣小船到河中取水带走,可是半个月后竟然声称河下万米左右有可能存在生命并雇佣大船想来河中勘探,这一举动无疑触怒了圣城那些虔诚的教徒,计划不等不胎死腹中。但是这些外国人并没有死心,反而把计划移到城西十里外进行,虽然这次城里的教徒没有阻挠,可是这些外国人却被城里教徒列入不欢迎的行列中。

说到这里阿辛格倒了杯水喝完继续说:刚才我拉你走其实并不是怕你跟城里的教徒纠缠上,而是怕你被恒河遗迹的人盯上了。呵呵,那些外国人其实没说慌,只不过他们不知道他们要勘探的居然是恒河遗迹,有活佛在,他们这么做怎么会成功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完阿辛格的话,我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明白王虎的用意,之前的疑惑也随之揭开。

求收藏 瞳瞳在此先谢过了 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吞噬星空牧龙师地球上线重生之最强剑神魔临我真不是仙二代踏星百炼飞升录天涯客我的1978小农庄
相邻小说
余生凶猛亮剑:直说了,咱老李就要边区造杀生道果幻溟铠神魔铠世界重生从二零零八开始综武:我有一座大客栈我有怪谈笔记精灵副本模拟器双面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