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无错小说网

m.wcxsw.org

第六章:斯大林在柏林城上升起胜利的旗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欧洲。

1945年,春天。

蔚蓝的天空,晴朗明快;潮湿的土地,清新芳香。树木披上了绿装,战场充满了生机,花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喃喃低语,春天在人们面前展现出自己所有的魅力与丰采,就连那些早已忘却了大自然之美的同法西斯德国作战的官兵也从中感到春天就在他们身边。

历时已有6个年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正义力量的密切配合下,正在胜利走向尾声,而整个法西斯德国则犹如一幢千疮百孔、岌岌可危的破旧房屋,随时都可能在战争的狂风暴雨中倾斜坍塌。

新年刚过,苏军在东普鲁士,在布达佩斯城下,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山区,在濒临华沙的维斯瓦河沿岸,摆好了准备进攻的架势。这次攻势的目的,是要使红军横扫波兰而直捣柏林。斯大林说:“要把法西斯野兽打死在他自己的洞里,在柏林城上升起胜利的旗帜。”

斯大林认为,华沙至柏林是苏军的主攻方向:是直捣德国要害地区的捷径。但考虑到德军也一定在这里集中主力部队作拼死抗争,斯大林在加强中路力量的同时,还安排了南路和北路的攻势,以强大的部队牵制住敌军的侧翼,将其中路兵力吸引到南北两翼。在尚未粉碎敌军两翼的时候,先用绝对优势兵力一举突破敌军的中路防线,并且穷追猛打,粉碎希特勒的防御计划。

据此,最高统帅部下达了实施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的命令,并给各方面军分派了具体任务。

苏军的主力是朱可夫指挥的实力雄厚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南翼由彼得罗夫指挥的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协助。

北边由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配合。

主攻方面的正西面,是德国整编“八”集团军群下属的0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两个摩托化师和两个旅,在这股德军的后方还有50个营,共约40万人。

斯大林给朱可夫和科涅夫派去大量增援部队。两个方面军加起来的兵力之大令人惊讶:16个师、414门火炮和迫击炮、646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477架飞机和0万人。也就是说,苏军拥有大大超过敌军的优势:兵力55比1,火炮和迫击炮781,坦克571,飞机1761。在各方面军的进攻地域,部队的平均战役密度为每1英里正面有一个步兵师,每英里正面有10门火炮和迫击炮,而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平均每英里为19辆。

原定战役的发动日期是:1945年1月0日。

此时,西线的英美军队被德军包围在阿登山区,正处于危急的境地。罗斯福和丘吉尔无奈之下决定向苏联寻求紧急援助。因为只有苏军在东线再次发起进攻才能减弱德国对西线的压力。丘吉尔经与罗斯福和艾森豪威尔商定,由他亲自给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发函。

铺开信笺,丘吉尔犯难了,不知从何下笔。

他明白,这个布尔什维克的“斯劳克司”不喜欢他。

年前,1941年7月18日,当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被德国的突然进攻打得连连败退之际,斯大林也向丘吉尔写了第一封求援的私人信件,正式提出希望英国能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以减轻苏联的压力。丘吉尔一回绝,以爱莫能助的笔调回信道:“目前,我们所能提供的只是沧海一粟,在冬季到来以前,不可能向你们提供任何重大援助,其中包括第二战场问题。”

世人皆知,正是英国首相的百般阻挠,使第二战场的开辟拖了两三年。

对英国人的冷漠,斯大林极为不满,他愤愤地说:“他们想削弱我们。”

丘吉尔知道,斯大林完全有理由对他进行小小的报复。但是,他也明白,斯大林需要丘吉尔,正如丘吉尔需要斯大林一样,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他们俩人谁也离不开谁,可又都希望把对付希特勒这个坏蛋的重担推给对方。

点燃一支雪茄烟,他狠狠吸了两。

终于用他平生未有的近似乞求的措词写道:

“西线战斗十分艰苦……根据您的亲自经验,您会明白:当暂时失去主动权而被迫保卫一条极长的防线时,局势是多么令人担忧……。我们能否指望苏联于1月间或您愿意指明任何其它时间在维斯瓦河战线或其它某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如您能告知我这一点,我将十分感激。我把这一绝密情报除告知布鲁克元帅和艾森豪威尔将军(绝对保密)外,绝不向任何人透露。”

出乎丘吉尔的预料,苏联政府对来函很快作出反应。虽然苏军尚未完全做好进攻准备,而且天气也不利于进攻,但斯大林在回信中告知丘吉尔:

“……考虑到我们盟军在西线的状况,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准备工作,不论天气如何,不晚于元月中旬在中央全线对德军展开广泛的进攻。可以相信,为了援助我们光荣的盟军,我们将做好我们所能做到的一切。”

在反法西斯的共同斗争中,真正的盟国应该是这样行动的。苏联最高统帅的决定受到丘吉尔的赞赏。1945年1月9日,他用夸张的语言给斯大林元帅回信说:“看了您那令人激动的来信,十分感谢。我们和美国将把一切可能的力量投战斗。您向我通报的消息使艾森豪威尔将军备受鼓舞,使他充满这样的信心德国人将被迫在两个炽热燃烧的战场之间分散自己的力量。”后来,丘吉尔首相在议会演说中称:“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像苏联政府那样,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天后,斯大林实现了向丘吉尔许下的诺言,把这次战役提前8天,于1945年1月1日对德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这是大战以来苏联发动的最大攻势。

苏军以5个方面军的兵力同时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波兰中部400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猛烈的攻击。他们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一开始,滲透的速度就受到了阻碍,因为浓雾笼罩了机场,飞机不能从地面起飞。但是,浓雾也起了掩护进攻部队的作用,大批操作良好的炮兵不慌不忙地夷平了敌军的防线。

1月1日上午10时,由科涅夫率领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打响了这次战役的第一炮。他们兵分两路进攻,一路于1月日在弗罗茨瓦附近渡过奥得河,继续向西挺进,另一路在1月19日解放了波兰的古城克拉科夫,到一月底攻占卡托彼兹,并肃清了西里西亚地区的全部敌军。月上旬,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推进至尼斯河开始从东面威胁柏林。

1月1日,白俄罗斯第、第方面军同时转进攻。罗科索夫斯基部队从他们在那罗夫河上的两个桥头堡出击,次日,打破了通往东普鲁士南部道路上所筑的防线,4天后推进到其南大门姆瓦伐附近。

由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于1月14日从华沙以南的马格努舍和普拉维发起进攻,很快与其右翼部队对华沙形成包抄态势。1月17日与苏军并肩作战的波兰军队攻首都华沙,接着苏军也相继城。德国法西斯自199年侵占华沙以来犯下了滔天罪行,尤其是在血腥镇压1944年8月1日至9月下旬的华沙起义时,杀害了0万人。甚至此次苏波军队进华沙时,城内仍是一片废墟,尸体暴露街头,其景象之惨,目不忍睹。德国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暴行更加激起了苏军,尤其是波军对希特勒侵略军的刻骨仇恨,加强了他们彻底消灭法西斯的决心。华沙解放后,朱可夫部队大踏步向西推进,华沙一线的德军迅速瓦解,开始向西溃逃,苏军则紧追猛打。至1月底,苏军在库斯特林附近强渡奥得河,并在河西岸占据了挢头堡。此时,苏军距柏林只有六、七十公里了。

这一战役历经0多天便胜利结束了。苏军西进570公里,粉碎了德国整编“八”集团军群,消灭德军5个师。仅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就俘虏敌人官兵147万多人,缴获敌机160架和177辆坦克。苏军这一正面突击的进攻方式取得辉煌战绩。1月底月初苏军抵达奥得河之后便停止下来,在该线与德军一直对峙到4月中旬,在此期间,苏军的后勤部队和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向西运到前线,以备攻取柏林之用。

在进行维斯瓦河一一奥得河战役的同时,斯大林还命令苏军进行了上西里西亚战役和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经过50天的激战,苏军粉碎了德国“维斯瓦”集团军群,占领东波美拉尼亚广大地区,逼迫到波罗的海海岸和奥得河河附近。这样就消除了苏军北翼所受的威胁,使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可以集中力量攻打柏林。同时,苏联的波罗的海红旗舰队也扩大了活动范围。

战争打到了德国本土,希特勒及其同伙竭尽全力妄图挽救败局,又在东普鲁士组织了抵抗。

东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摇篮。早从19年起,德军就在这里修筑了巩固的防御工事,1944年又进一步加强了这些工事。该地区的北侧,又是德国海军基地之一。在经济上它是德囯的一个重要产粮区。希特勒从1944年秋季号召德军保卫德国领土以来,便把搜集到的一些预备队派到这里来。战役开始前,东普鲁士集团德军共有58万官兵和8万人民冲锋队。希特勒的命令是:不惜任何代价守住东普鲁士,尽可能多地牵制苏军,长期阻挡苏联白俄罗斯第二和第三方面军前进,并使其遭受重大损失。

苏军参加这一战役的部队共有167万人。斯大林向攻击部队提出的战略任务是,消灭敌人最大的集群之一“中央”集团军群,前出波罗的海,占领东普鲁士及其最重要的海港哥尼斯堡和波尔拉伊。经过艰苦奋战,苏军肃清了哥尼斯堡地区的德军。共击毙敌军1万多人,生俘14万人。东普鲁士战役是一次艰苦顽强而持久的战役,苏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消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彻底肃清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堡垒。所以这一胜利具有很大的政治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由于苏德战场上德军主力大量被歼灭和盟军前出到了莱茵河,法西斯德国已面啤无法挽救的彻底失败。德国已无力继续作战,然而在战争行将束之时,苏联与同盟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尖锐的政治问题。

在美英军队统帅部的行动中,原来那种犹豫拖延的态度已为异常匆忙的行动所代替。英美两国政府催促其欧洲远征军尽快向德国中心地域推进,以便在苏军到达之前将其占领。

丘吉尔在1945年4月1日给罗斯福的信中写道:

“俄国军队毫无疑问将占领整个奥地利并进维也纳。倘若柏林也由他们占领,难道他们不会不适当地得出印象,似乎是他们对我们的共同胜利作出了绝大部分贡献?难道这种印象不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将给未来造成极为重大困难的情绪?因此,我认为从政治观点来看,我们应尽可能向德国东部推进,如果柏林是在我们能达到的范围之内,我们毫无疑问应当将它占领。”

隨后苏方得知,英军统帅部和许多美国将领采取了一切措施,力求占领柏林以及柏林以北和以南的地区。因此就在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斯大林急召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商谈军务。

在朱可夫向最高统帅汇报了前线情况后,斯大林说:“我们出去走一走好吗?我感到有点精神不爽。”

在朱可夫看来,斯大林的整个面容、动作和言谈都给人一种相当疲惫的感觉。在4年战争期间,斯大林的确是过度疲劳了。他的工作非常紧张,经常睡眠不足,特别是在1941年至194年曾为红军所受挫折而万分担忧。这一切不可能不影响到他的健康。

散步时,斯大林出人意外地开始同朱可夫谈起了他的童年生活。在交谈了一个钟头以后,他说:“我们喝茶去吧,还有些事需要同你谈一谈广在往回走的路上,朱可夫问:“斯大林同志,我早就想知道有关你的儿子雅可夫的情况。有没有关于他的消息呢”

斯大林没有马上回答这一问题。在又走过100来步之后,他才以一种低沉的语调说道:“雅可夫无法从战俘营逃出来,法西斯强盗会把他枪毙掉的。据说他们把他同其他战俘隔开,诱劝他背叛祖国。”

沉默了一会,他又以坚定的语气补充说:“不会的,雅可夫宁愿死也不会背叛祖国。”

朱可夫觉察到,斯大林为自己的儿子而十分难过。他坐在桌旁,沉默了很久,一点东西也不吃。

后来,他仿佛一面继续思考着这一问题,一面沉痛地说道:“多么艰苦的战争!它夺去了我们多少人的生命。看来,我们很少有谁的家庭没有牺牲亲人……这种体验只有在斗争中受到锻炼的、意志坚定的、受过共产党教育的苏联人才能忍受住。”

斯大林给朱可夫讲述了雅尔塔会议,要他尽快作好攻克柏林的准备。

1944年夏秋两季,英国首相在致罗斯福的信件中,三番五次地谈到了随着红军的胜利西进而发展的对苏关系问题。丘吉尔特别担心的是,希特勒侵略者被苏联军队从东欧和东南欧国家赶出去,会削弱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导致伦敦和华盛顿所不希望产生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因此,英国人想尽快举行新的“三巨头”会唔,以便“弄清俄国人的意图”,并企图用某些义务“约束”莫斯科。

驻苏大使克尔奉丘吉尔首相之命,在同苏联政府首脑的谈话中,多次提出三国领导人再次会唔的问题。但斯大林推辞说,由于医生的反对和战场军务繁忙,他最近不能离开莫斯科远行。另一方面,罗斯福也认为,举行最高级会议吋机不当,因为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需要他随时关注竞选活动,因而不能出国与会。

在此情况下,丘吉尔和罗斯福于1944年9月中旬在魁北克举行了会唔。双方讨论了亚洲和欧洲今后的战事问题。英国统帅部计划归结为:抢在红军之前,占领中欧和巴尔干。英国政府对地中海战场尤为关心。伦敦把巴尔干看作是欧洲的经济和战略要地,对之非常重视。此外,丘吉尔及其亲信同僚还将巴尔干视为美英联军进匈牙利和奥地利的捷径。在魁北克会谈中,美国代表团原则上同意丘吉尔的计划但认为必须首先加速欧洲西部的进攻,以便在把德国人从法国、比利时与荷兰赶出去之后尽量多地占领德国领土。魁北克会议的决议说:“我们的主力将集中在左翼,即西北欧。”罗斯福和丘吉尔通知斯大林说:“我们打算迅速前进以歼灭德军和直捣德国心脏。”

1944年8月底至10月初,苏联军队在南线的胜利进军使英美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丘吉尔的“巴尔干战略”破产了。1944年9月15日,苏联红军进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并进军南斯拉夫,帮助南斯拉夫人民摆脱法西斯统治。这期间,在意大利的英美联军的进攻速度日渐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认为,把会唔苏联政府首脑之事推迟到美国总统选举之后,是“十分冒险之举”。既然斯大林不能离开莫斯科,罗斯福又表示必须留在华盛顿,英国首相决定自己前往苏联首都,与斯大林举行“两巨头”会谈。

1944年10月9日下午,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他的外交大臣艾登抵达莫斯科。“两巨头”相遇有如故交相逢,这是他们第三次见面。

这一次苏英首脑会谈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军事政治成果:双方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歼灭从巴尔干撤退的德军达成了协议。丘吉尔可以深信,苏联政府不打算向希腊和亚得里亚海沿岸派遣军队,并在完成任务之后从南斯拉夫撤军。苏英两国政府首脑在莫斯科还讨论了波兰问题、战后对德国的处置问题以及在打败德国之后苏联对战胜日本将做出的贡献问题。

美国大使哈里曼奉命出席了苏联方面同丘吉尔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的初步磋商。他坚持要有美国人参加协商。他宣称,由于美国担负着太平洋战争的主要任务,美国人理所当然应以最积极的态度参加就此问题举行的会谈。最后丘吉尔表示同意。于是,丘吉尔10月14日同苏联政府首脑会唔时,美国迪安将军受托介绍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事进展情况。迪安将军讲完战局,受美军最高统帅部之托向斯大林提出了个问题:

在击溃德国后,要等多久才能看到苏联对日作战?

②为了发动攻击,苏联需要多少时间在远东集结兵力?

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为集结和支持美国战略空军能提供多大的运输量?当英国人和美国人离开克里姆林宫后,丘吉尔用对弱者进行庇护的气对迪安将军说道:“年轻人,对于你敢问斯大林这三个问题,我表示钦佩。我想你是得不到回答的,但问问也无妨。”

然而,丘吉尔又一次估计错了。第二天,斯大林作了回答。他说,在打败德国之后,红军要花个月才能对日本发起进攻。必须在西伯利亚储备足够个月的物资后才可作战。因此,考虑到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能力有限,滨海地区提供给美国空军使用的基地所需物资,只好由美国人通过海上运输供应。斯大林解释说,美国为此可使用堪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斯大林再次强调,在打败希特勒后个月,红军开始对日作战。接着,他补充说,为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美国帮助苏联积蓄大批物资以供应西伯利亚;必须澄清苏联参加这一战争的某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斯大林说:“苏联人必须知道,他们是为着什么而在战斗。我们有确实理由向日本提出要求……”还是在德黑兰会议上讨论对日战争前景时,斯大林曾问罗斯福和丘吉尔,盟国能够在苏联没有自由的出海港的远东为苏联做些什么。当时,罗斯福提到大连有可能成为“自由港”。丘吉尔说得更笼统些,他认为“俄国的合理要求应该予以满足。”

在这种形势下,“三巨头”会唔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涉及到如何结束这场战争和战后的政治安排问题。但对时间和地点问题未达成协议。最早罗斯福考虑11月份在阿拉斯加会唔,苏方认为不合适,后来美总统又提议在地中海某地进行会唔,斯大林又以医生不允许而加以拒绝。他说:“年纪不饶人啊,在过去的年月里,我害流感两三天就能好,现在要拖一两个星期。”

美大使哈里曼说,地中海的阳光是有益于健康的。斯大林说,医生认为气候的任何一点改变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斯大林提议派莫洛托夫去,他完全相信莫洛托夫。对此,当时在场的外交人民委员不同意地说,莫洛托夫永远代替不了斯大林元帅。经过反复磋商,罗斯福终于同意1945年月份抵达雅尔塔出席“三巨头”会唔。为了保密,约定今后把这次会唔用代号称为“阿尔戈航海者”,后来改为“磁电机”。

雅尔塔会议的准备工作在加紧进行。会议参加国商定不邀请新闻界代表,而只请摄影记者。当时,克里米亚刚从希特勒占领下解放不久,满目疮痍,匪盗尚未销声匿迹。为了修缮与布置这次会议用房和代表团将下榻的住处,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各国政府首脑和其他与会者的安全。苏联方面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水平地完成了上述所有工作。后来,雅尔塔会议许多代表在回忆录中对保证各代表团正常工作的各项努力给予了应有的评价。

雅尔塔会议是在从前沙皇尼古拉的避暑行宫举行的。全体会议、领导人之间的私下会谈、参谋长或外长的分组会、午宴和晚宴穿插进行,讨论问题的范围十分广泛,气氛时而紧张,时而活跃。

在会议正式开幕前,三国领导人之间进行了预备性唔谈。月4日下午时,斯大林来到沃隆佐夫宫同丘吉尔会见。从首相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他们就对德战争今后的进程问题进行了“有趣的争论”。斯大林说,德国缺少粮食和煤,它的运输系统遭到致命的打击。德国整个军事机体也受到严重破坏,最好的将领下了台。虽然希特勒还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但帝国已经不是那个随心所欲到处陈兵的世界大国了。丘吉尔听了上述情况,把话题转到了西欧的军事形势。他走到地图前指划着各战场的情况,着重谈了意大利的战局。

下午4时,斯大林在里瓦基亚宫拜会了罗斯福。总统讲述了他在赴雅尔塔路上沿途所看见的破坏情景后说道,他现在对希特勒匪徒比194年在德黑兰时更加痛恨了。斯大林说,克里米亚所遭破坏根本不能与纳粹分子在乌克兰所干的相提并论。他们在乌克兰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破坏。罗斯福谈到他乘“昆西”号重型巡洋舰横渡大西洋的旅行时说,他曾就俄国人能否在美国人解放马尼拉之前进柏林打赌。斯大林说,美国人会在红军进柏林之前攻占菲律宾首都,因为在奥得河一带战斗非常艰苦。尽管苏联军队建立了几个前沿工事,但他们遇到了敌人的拼死抵抗。

罗斯福谈到西部战场形势后告诉斯大林,艾森豪威尔将军认为不可能在月份以前强渡莱茵河。因为现在水流十分湍急,浮冰给架桥作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罗斯福最后说,对德国决定性的进攻看来不得不推迟到春天。

下午5时在里瓦基亚宫大厅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按照斯大林的提议,雅尔塔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由罗斯福主持。

罗斯福开始说道:“无论从法律上看,还是从历史上看,都不一定由我来宣布开会。在德黑兰是我主持会议开幕的,但那也完全是偶然的。但我认为,能主持本次会议开幕,对我是极大的荣誉。首先我想对给予我的殷勤接待表示感谢。”

总统略加停顿,环视了一下围坐在一张大圆桌的人们,继续说道:“三国首脑彼此已十分了解,并且他们之间的相互谅解还在增进。他们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建立持久和平。所以与会者之间可以开始非正式的交谈。我认为,交谈应是开诚布公的。经验证明,谈判中的坦率态度有劢于尽快达成圆满的决议。……今天的会议主要是讨论东线的形势,在这条战线上的红军正在十分顺利地向前推迸6我希望有人来报告一下苏德战场的形势。”

苏军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根据斯大林的提议作了报告。他详细地讲述了苏联红军于1月1日至15日从涅曼河到喀尔巴阡山脉之间长达700公里的战线上所开始的进攻情况,并指出了一些集团军的主攻方向。安东诺夫解释道:“由于气候恶劣,这次战役曾打算在1月底待天气好转时开始。由于这次战役是作为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来准备的,因此很想在更有利的条件下进行。但是,鉴于德军在阿登山地向盟军发动了进攻,西线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形势,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不要等待天气好转,发起进攻的时间应不迟于一月中旬。”接着安东诺夫报告了苏军主攻方向上的敌我力量对比,苏联统帅部规定的目标和所达到的结果。最后他希望盟军在西线加速转进攻,不让敌人从意大利抽走兵力。

接着丘吉尔说,他有几个问题最好由三国的参谋部来讨论。比如进攻的时间问题。应当弄淸楚,德军如从意大利调8个师到苏联战场,需要多长时间?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这一调动?是不是要抽调一部分盟军经留布良通道去同红军汇合?苏方认为,这当然不是英国首相灵机一动说出来的话。他早就主张推进西方盟国部队截断苏联军队的路。丘吉尔当时没有得到罗斯福的支持,而现在,在这最后时刻,他重又试图兜售他的“巴尔干方案”,并俨然一副想帮助红军的样子。但是,他自己马上对他的建议的成功与否表示怀疑,说道:“采取这个办法是不是太迟了?”

随后,美国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讲了德国人集结了“极为雄厚兵力”的阿登山地情况后,通报了西线的军事行动。马歇尔接着说,德军大约很快就可恢复水下攻击,因为他们制造了一种改进型潜水艇。所以最近英美重型轰炸机对制造潜艇的船坞进行轰炸。美英方面,要求苏军在冰上强渡方面提供帮助。

月5日,三国领导人讨论了德国战败后将要产生的政治问题,商定了强制德国履行无条件投降的各项条歉的计划,以及处理德国的一般原则。为了限制今后德国发动新战争的能力,丘吉尔建议把普鲁士从德国分割出去,斯大林提出战后德国的赔款问题。斯大林说,法西斯德国几乎毁灭了整个欧洲,并给被纳粹分子占领的土地上的千百万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饥饿、贫穷和死亡。

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换意见,“三巨头”达成如下的协议:一旦德国无条件投降后,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由三国最高司令官组成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执行互相协调管理控制的工作。并规定,战后的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力量,解散德国的总参谋部,拆除德国的军事设施和军事工业,惩办战犯。要彻底取缔纳粹党、纳粹的法律以及它的组织和制度,从德国人民的公共机关中,从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中消除所有一切纳粹的和军国主义的影响。

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会议同意苏联提出的“赔偿总额应为00亿美元,其中50“应归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所有”的建议,以此作为讨论的基础。并决定在莫斯科成立一个赔偿委员会,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三国代表还同意把德国的一个地区让给法军占领。该地区将从英国和美国占领区中划出,其范围由英美同法国政府协商决定。并将邀请法国政府参加盟国对德国管制委员会。给予法国这些权益,使丘吉尔很满意,因为他需要一个强大的法国作为战后的盟国,与苏联势力相抗衡。会议期间,月8日,斯大林偕同莫洛托夫先与罗斯福、哈里曼就关于苏联对曰本作战的政治条件问题进行了商讨,并达成协议。月11日,斯大林、罗斯福二人邀请丘吉尔共同在协定上签了字。苏联对日本作战的秘密条件是: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因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归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协议还说,三国领袖同意,苏联的上述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雅尔塔会议的宗旨是制裁德国法西斯,以同盟国的联合力量击败日本帝国主义。然而,雅尔塔协定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情况下作出了直接侵犯四大同盟国之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

在东线苏军大举进攻,对柏林枸成严重威胁以后,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调出7个师去加强东线的防御。因德军阿登反攻搁浅的美英军队的西线进攻计划现在又拾了起来,并付诸了实施。

月初,美英部队大举横渡莱茵河。

4月1日,美英部队推进至易北河一线,距柏林约100—10公里。

与美英部队对抗的德军共有60个师,其中5个坦克师,完好的坦克00辆。而此时在东线与苏军对抗的德军已增至85个师,其中14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坦克和强击炮1500辆,火炮和迫击炮104万门,作战飞机00架,官兵100万人。

美英军队指挥部千方百计想抢在苏军之前占领桕林。

德军提出的号是“把桕林交给美国人要比让俄国人进来好得多。”据后来俘获的德军士兵说,军官们下令尽一切力量,不让俄国人占领柏林。“对俄国人要顽强抵御以便使美军先俄军进柏林。

4月18日,被美英军队围困在鲁尔区的德军不战而降,人数达17万人。在荡平鲁尔区的战役中,大多数美英军队没遇到什么抵抗,进展十分顺利。

面对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法西斯德国是不甘心失败的。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瓦解苏美英联盟,摆脱两面受敌的困境,以争取战机。于是,德国在西线部队的投降阴谋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这个行动首先是在意大利登场。

因为这里成功的条件比其它地方更为有利。首先,盟军的意大利战线是处于英国的指挥之下,是一条次要的战线。另一方面,负责采取投降行动的德国将军,指挥着纳粹德国的党卫队。这是德国部队的精华,是“强硬派中的强硬派”。因此,这一主动行动的影响,将更为巨大。

这个行动是由纳粹德国沃尔夫将军采取的。沃尔夫是意大利战场的党卫队的指挥官,事情是通过参谋部的一位军官多尔曼上校进行的。多尔曼上校从1944年年底起,就试图同艾伦杜勒斯的第一个代理人,德美混血儿格罗冯加韦尼茨接触。

这第一次尝试并没有马上取得效果,但是,由于一位新人物、意大利工业家帕里利男爵的参与,这种活动进行得更加积极了。帕里利是罗马教皇的侍从,他对挽救意大利北部的工业特别关心,因为这些工业因希特勒的“焦土”计划而面临被全部毁灭的危险。事情进行得非常认真,英、美方面甚军给它起了个密码代号:纵横字谜。至于德国人,他们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知道,指挥意大利战场英美联军的亚历山大元帅,是一个“认识到布尔什维克危险的人”。

1945年月8日,艾伦杜勒斯马上奔赴瑞士,沃尔夫将军正在那儿等着他。他们在苏黎世进行了极其秘密的会唔。

最初的正式会谈关系到意大利战场德军的投降,然而,从沃尔夫和艾伦杜勒斯会谈可以看出,德国人主要考虑的还是在西线全面投降。

斯大林对于正在策划中的事情一无所知。据丘吉尔说,只有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参与了这一秘密。这一点很要紧。事实上,德国人也好,英国人和美国人也好,都不希望俄国人参加谈判。德国人把拒绝俄国参加作为一个会谈条件,而英国人和美国人也没有丝毫理由非要坚持让俄国人参加不可,因为他们一心想要使这一行动获得成功。丘吉尔意识到,苏联政府会对南线德军的局部军事投降感到不安;这种投降将使盟军部队推进时只遇到微弱的� �抗,从而直驱维也纳或者更远,甚至可能向易北河和桕林方向挺进。在西方人的头脑中以及在德国人的头脑中,第一个投降步骤只应该是走向整个西线单独投降的一个阶段,也就是把战争一分为二的一个阶段:即西线停止敌对行动,东线继续打仗。

月11日,美国驻莫斯科大使哈里曼,按照美国国务院的命令含糊其词地告诉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美英与德正在进行一次普通的“对话”。次日,莫洛托夫作了答复。他说,尽管苏联政府认为这一事情是严重的,但并不反对“同沃尔夫将军进行对话”。他只是要求苏联军官参加这些会谈。

月1日,丘吉尔责成英国驻莫斯科大使克尔爵士向苏联政府表示,虽然“德国密使”在瑞士“活动”,但英国政府在收到“俄国的答复”之前,“不进行任何接触”。苏联政府应该完全放心,因为“根本谈不上在任何时候曾对俄国人隐瞒过一点一滴的事情”。

局势的暧昧发展引起了斯大林的警惕,他认为,进行谈判是一回事,英美两国把苏联排除在外,则是另外一回事。

月14日,莫洛托夫对丘吉尔月1日的通报作出了强烈反应。他在答复中谴责并抗议德国和英美之间的秘密交易。

他说:“两个星期以来,在伯尔尼,背着承担反德战争最沉重的压力的苏联,以德国指挥部的代表为一方,以英、美指挥部为另一方的谈判正在进行。”

英国大使辩解说,苏联人“对事实发生了误会”,莫洛托夫所讲的“谈判”,“无非是为了弄清沃尔夫将军的权限和威望而进行的试探”。但是,英国大使白费唇舌,莫洛托夫一针见血地反驳道:

“在这一事件中,苏联政府看不出有什么误会,倒看出了某种弦外之音。”

据丘吉尔自己说,他感到莫洛托夫的答复犹如一份“令人震惊的控告书犹如一种“令人气恼的回答”。所以,他觉得“与其竞相谩骂,毋宁沉默不语”。

华盛顿完全赞同丘吉尔把俄国人排除在西线德军的投降活动之外的态度。在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为国务院起草的月17日的照会中宣布:“不论伯尔尼谈判的结果如何,这是一种纯军事方面的事情,俄国人无须干预。”就像美国人无权干预斯大林格勒的事件一样。

月18日,亚历山大元帅的副参谋长、美国的兰尼兹尔将军和意大利战场英国情报处处长艾雷将军到达瑞士。次日,这两个人会见了沃尔夫将军,帕里利男爵也在场。

当然,会议进行的基础是在意大利战场实现单独停战。根据沃尔夫阐述的德国观点,缔结一个这样的停火协定,将“在全世界产生巨大的反响”。

事实上,德国人始终想把谈判扩大到整个西部战线。所以,事情进展不快。这次会唔没有任何具体结果。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谈判已认真地开始了。

月1日,哈里曼送给莫洛托夫一份照会,把这一“意外事件”通知他这一次,莫斯科的反应更加强烈。月日,莫洛托夫交给哈里曼一份照会,“公开地对美国的诚意表示怀疑”。照会特别说“在最近两周内,背着承受反德战争主要重担的苏联政府,以英、美军队司令部的代表为一方,以德军战场司令部的代表为另一方,进行着谈判。苏联政府认为,这一事情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面对苏联政府的强烈抗议,罗斯福派人给斯大林带去一封他个人的亲笔信。

罗斯福说:“我敢肯定,由于发生了误会,没有正确地向您反映关于这一事件的情况。”于是他承担了把这些情况予以正确阐明的任务。他提供的情况同事实不符。

斯大林对罗斯福5日信件的答复是有说服力的,并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

斯大林对谈判本身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在斯大林看来,根本的问题在于把俄国人排除在谈判之外。他说:“我不明白出于什么理由苏联代表的参加被拒绝了,而苏联代表又在哪些方面可能会妨碍盟国政府的代表”

斯大林提醒罗斯福注意下面这一点。他说:

“对于您的消息,我必须通知您,德国人已经利用了同盟军司令部的谈判,他们已经成功地把原在意大利北部的个师,调到了苏联战线方面。”他又补充说:

“从西、南、东三面共同发起突击行动的任务,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定的。行动的目的在于把敌军钉死在他们现在的防地上,使他们无法进行调动,无法把部队调到需要的地方去。这一行动计划,苏联正在执行,而亚历山大元帅却逃避了。”他由此得出结论说:“这就足以使苏联统帅部感到不安,并造成了一种不信任的气每”

4月1日,罗斯福又给斯大林写信,再一次地否认一切。他说“我必须重申,伯尔尼会唔的唯一目的是安排同有资格的德国军官的接触,而决不是进行任何一种谈判。”

在美国人看来,“这一新的辱骂性电文清楚地表明,俄国人是多么不信任地看待美国人的意图,他们是多么不重视美国人的诺言。

最后,罗斯福说:这可能是历史上的最大悲剧之一,这一悲剧就发生在胜利的时刻,而胜利现在是唾手可得了。人类在蒙受生命、财产和金钱的巨大损失之后,才完成了这一事业,而这种不信任和缺乏信义却在损坏着这一事业。

丘吉尔从罗斯福那儿收到罗斯福同斯大林之间最后的几封往来电文的副本之后,他立即给华盛顿发了一份抗议电,说这是斯大林“对于美国的荣誉和英国的荣誉的侮辱”。

为了挑唆罗斯福总统,丘吉尔宣称:“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两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毅然决然地起而应战,、以便澄清事实,并且使他们懂得,凡事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一限度,我们决不能容忍别人的侮辱。我认为,这是挽救前途的最好办法。如果他们竟然以为我们害怕他们,以为他们能够粗暴地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我们,那末,我将对我们同他们的未来关系以及其它许多事情感到绝望。”

4月6日,丘吉尔又致电斯大林,要斯大林提防德国人,指出整个这一事件不过是敌人一手策划的阴谋而已,他说:“如果说德国人此举的目的是在我们之间散布不信任的种子,那就应当承认,目前他们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丘吉尔比任何人都更起劲地在俄国人和英、美之间散布“不信任的种子”,他的全部政策就在于制造公开的决裂。在丘吉尔看来,德国法西斯垮台后,只有苏联才能阻止英国充当欧洲的盟主,因此,必须削弱苏联。

斯大林敏锐地看破了丘吉尔的阴谋,于是,在4月7日,斯大林打电报给罗斯福,保证他从未怀疑过总统的真挚和信义。但是,他对事实仍然感到惊讶不已。他明确福出,德国人已经做到了“毫无危险地”从西线抽调出15至0个师投到东线,而在东线红军正抗击着145个德国师;与此同时,德军对西方国家军队的抵抗只不过是理论上的而已。

4月1日,罗斯福答复了斯大林的电报。他感谢斯大林“对伯尔尼事件作了坦率的解释”,他宣布这一“事件”“已经成为陈迹”。他还补充说:

“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彼此怀疑,今后此类性质的小误会也不宜再次发生。我深信我们两国军队会师德国、并肩发起联合进攻之日,便是纳粹军队分崩离析之时”。

然而,丘吉尔的说教不是没有效果的。就是4月1日这一天,罗斯福在晚间猝然逝世之前,打电报给英国首相说,在继续“主张尽可能地平息整个苏联方面的问题的同时”,应务必“保持坚定”,“我们迄今所遵循的行动路线是正确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的1978小农庄牧龙师魔临百炼飞升录重生之最强剑神我真不是仙二代踏星天涯客吞噬星空我的绝色总裁未婚妻
相邻小说
诸天:我在二次元拔刀练剑穿越时空之铁血战魂暴风之翼翊唐重生之逆流而上木叶之忍道诸天从焚决开始综漫:从刀剑神域开始重生崛起微末超级守门员